当前位置:首页 > 高考大全 > 高中学习 > 高中语文 > > 正文

为什么会从语文素养转向语文核心素养及核心素养到底又是什么?

来源:黄华伟的语文  作者:黄华伟的语文 

  一是因为“语文素养”过于宽泛,认得字多,字写得好,普通话读得标准,朗读好,古诗背得多,阅读面广,口头表达清晰,思维有逻辑,古文功底好,论语理解得深透,语感好,语法知识懂得多,修辞用得好……哪个不是语文素养?待人礼貌,说话得体,尊重师长,孝顺父母,为人礼让……看起来不是语文素养,仔细一想似乎也与语文素养相关,因为“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”。——于是,范围一宽泛,面目就模糊起来了,“什么都是”约等于“什么都不是”。

为什么会从语文素养转向语文核心素养及核心素养到底又是什么?

  内容太多,如果能分清主次,也还是能落实的,问题还在于仿佛什么都很重要,或者说我们很难分得清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,我们什么都不敢放弃,——在应试中,即使只是3分的题目,也是天大的“提分点”。

  更重要的是,许多语文素养可能并不重要,比如一些识记类知识像“茴字有四种写法”甚至一些要求过头的背诵内容,一些在现实中在将来未必用得到的各种技能像“查字典的方法”“写信的格式”等,——它们在信息随手可得的当下,在生活样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,可能已经不必努力去学习,至少已经远不如之前那么重要。

  分不清主次,抓不住重点,可能是我们语文学习尤其是高中语文学习长期以来“少慢差费”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  “核心素养”则删繁就简,凝练出四方面素养。

  有人可能会说,这四方面素养还是非常庞杂啊,而且还不容易懂,可能还不如之前的各种“语文素养”清晰呢,那个我们基本上还能判断是不是(反正都是),现在反倒有点模糊了。

  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,因为“语言”“思维”“审美”“文化”确是笼统的名词,其内涵丰富、深刻,非常不简单。

  ——只是这种理解,可能只是把“核心素养”理解为“语文素养”的重要部分,还是欠准确的。

  “语言建构与运用”“思维发展与提升”“审美鉴赏与创造”“文化传承与理解”与“语言”“思维”“审美”“文化”的不同在于,前者的“语言”“思维”“审美”“文化”只是一个定语,限定后面“建构与运用”等的范畴;后者则是一个名词,指向这个名词所能指的全部内容。

  即“核心素养”不是名词,不是一个可以拿尺子去量的静态的“名词”,而是“建构与运用”“发展与提升”“鉴赏与创造”“传承与理解”,它们是动词,是“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”,大致相当于“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”。

  ——当然,很有可能,“语文素养”的意思也是类似的“能力”,只是我们理解不到位,或者对这个名词的理解不深刻、阐释不充分,而导致我们一直以来并不清楚其内涵。

  但是,究竟怎么理解“语文核心素养”,可能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,但有一点是明确的:这是“关键少数”的能力、品格、价值观念。